七十年间,朔州工业经济历经手工作坊、传统作业、现代工业的成长历程,在不同历史阶段均扮演了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朔州建市后的30年间,朔州市依托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在做强做大煤电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加工制造业升级版,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冶金、化工、建材、农副食品加工、日用陶瓷、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涵盖19个行业、35个工业品大类的现代加工制造体系。煤炭工业发展贡献突出

  朔州市煤炭开采业历史悠久,但传统的人畜力开采导致1949年煤炭年产量仅有4万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建市以来,朔州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大生产投入力度,提高煤矿生产设备能力,扩大煤炭开采规模,全市煤炭产量呈现逐年递增的强劲发展态势。1965年煤炭产量为100万吨,1985年首次突破千万吨达到1280万吨,1989年为2502万吨,1991年首次超越3000万吨关口。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煤炭“十年黄金期”的到来,全市煤炭行业步入了大规模开采的旺盛时期,开启了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与煤矿机械化升级改造行动,煤炭行业一路突飞猛进,继2007年煤炭产量突破亿吨大关之后,2012年进一步突破2亿吨,到2013年原煤产量达到2.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2018年全市原煤产量为1.5亿吨,比1949年增长3749倍,平均每年以12.7%的速度递增,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在保障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为整个工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注入了活力。

电力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作为全市工业领域第二大支柱产业,朔州电力工业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但到1958年全市发电量仅有15.32万度,1978年全市发电量也仅有4.55亿度,到1988年达到63.1亿度。在此后长达几十年时间里,电力装机容量虽然有所扩大,但从发电种类看,基本上属于火电类型。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逐步实施及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朔州市加快新能源建设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改善电力生产结构,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运营发电企业53家,总装机规模达到1057.1万千瓦。其中火电厂10家,总装机规模647万千瓦;风电厂27家,总装机规模达348.7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厂15家,总装机规模59.0万千瓦;生物质能电厂1家,装机规模2.4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达410.1万千瓦,占比达到38.8%,位居全省首位。2018年,全市完成发电量392.78亿度,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85.3倍。

现代工业发展充满生机

  进入新世纪,朔州在全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利用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良好机遇,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发展现代工业上下足功夫,现代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稳煤促新”发展战略,加快构建“2+ 7+N”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拓展和创新新兴工业产品,延伸工业产业链。2018年,全市非煤行业增长6.3%,增速快于全市规上工业10.8个百分点,拉动工业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对稳定全市工业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0%21.4%,增速分别快于全市规上工业16.525.9个百分点。

 

 

(来源:《朔州日报》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