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朔州市委、市政府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是喊口号、做样子,而是要求各级干部坚持以上率下,沉到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线指挥、一线督导、一线落实,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破题,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克,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施工图”变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竣工图”。

重点关注

    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形象在一线树立。

    这是朔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和推行的“一线工作法”主要内容。该市动员全市党员干部沉到一线、干在一线,开展了万名干部入企进村服务工作,把“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写在山川大地,把“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印在群众心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走进塞上朔州,一股股实干担当、干事创业的热潮扑面而来,一幅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行动起来,推动改革开放往深处走往实处干

   “朔州曾经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桥头堡,为什么如今却未能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朔州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了多年,为什么全市多元支撑的格局并未形成?”……在20186月召开的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陈振亮提出了振聋发聩的“九问”,针针见血,直指要害,不留情面,指出了制约朔州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这座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兴城市,该如何作答?共识,在一线调研中达成;信心,在基层服务中增强;方向,在实干苦干中明晰。

    在一次次的考察调研和研讨中,大力实施“生态立市、稳煤促新”发展战略成为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在一次次的沟通协调和商讨中,全面推动煤炭、火电两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新能源、高端陶瓷和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七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信息、金融等产业,着力构建“2+ 7+N”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了全市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次的碰撞争论和思考中,着力打造产业转型的集聚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宜居宜业的幸福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奋力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塞上绿洲、美丽朔州成为了全市人民的共同目标!

 

践行“一线工作法”,不是喊口号,就是哪里工作任务重、困难多,哪里工作情况复杂、矛盾多,就到哪里去,真正把广大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把蓝图变成现实。

   “朔州是煤电大市,但是我们企业的用电成本却一直居高不下。而另一方面,许多电厂因为市场有限,不能满负荷发电。为什么我们自己发的电不能惠及我们自己的企业?”面对全市众多企业家们提出的这一尖锐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发电及用电企业,下大力气推动电力体制改革,提出园区企业实行打捆参加电力直接交易,帮助降低转型企业用电成本、释放发电企业产能。今年17月份已完成交易电量2.9亿千瓦时。省政府对此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市委常委领题调研,把“一线工作法”作为掌握情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重要工作方法,严格执行每月一个“无会周”,对项目建设、全域绿化、脱贫攻坚、高铁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现场督导检查,解决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往深处走往实处干。

落实下去,在造福群众中促进党心民心交融

    民之所望,政之所为。“一线工作法”的核心就是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不了问题,方法叫得再响也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018年夏天,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以桑干河清河行动带动生态改善的战役在朔州大地上轰轰烈烈地打响。

    这场战役,面对的是什么?十多年来的河水断流!河床遍地的污水横流!河道内外垃圾如山般乱堆乱放……积怨日久、积弊难除!

    这场战役,目标是什么?突击一个月、攻坚一百天、决战2018年,确保桑干河河道及控制范围内污染企业、违章建筑、各类垃圾全部“清零”,入河排污口水质及河流水质稳定达标……任务艰巨,使命在肩!

    阻力在哪里,干部就在哪里;困难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

    朔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挂图作战,一线坐镇指挥,现场解决问题,先后9次现场督导,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市委先后提拔重用了沿河战线13名干部,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决战2018年胜利收官!全市共浚河132.5公里,清理淤泥、垃圾、黑臭水体500万立方米,拆除煤厂、沙厂、养殖场等各类违建186处,建设堤防73公里,对桑干河生态补水2.5亿立方米。2019年,全市水污染防治百日会战再一次打响,从河道治理进一步扩展到全流域治理。今天的桑干河,鱼戏水花,清波滚滚,一路东去;大河两岸,绿树成荫,鲜花灿烂,候鸟蹁跹。朔州人民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群众之事无小事。沿山路前往山阴县西短川村,远远就能看到村内的光伏板闪着耀眼的光芒,映入眼帘的正是该村100kW村级电站。贫困户郭玉难以掩饰心中的兴奋:“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光伏扶贫照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实施了一大批受益面广、见效快的扶贫项目。全市仅光伏扶贫电站就达29座,总规模79kW,惠及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户均增收300元。右玉、平鲁、山阴3个贫困县区脱贫摘帽,全市实现整体脱贫。朔州市长高键感慨地说:“‘一线工作法’蕴含的正是朴实的为民情怀,激励着广大干部扑下身子,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添福祉,在造福群众中促进党心民心交融。”

担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右玉精神是经过右玉人民艰苦奋斗和历史实践检验而诞生在朔州大地上的一种拼搏精神,是新时期推进朔州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此,朔州举全市之力支持和推动右玉县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支持右玉县绿色发展的“40条”举措、支持和推动右玉县高质量发展的“30条”举措,围绕105个项目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进度要求,确保全面落地见效。

 

项目是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引擎。今年322日,朔州市2019年项目建设集中开复工启动仪式在平鲁区低阶煤项目部主会场隆重举行。全市集中开复工项目161个,计划完成投资28.1亿元。新建低阶煤项目、山阴松蓝乙二醇项目、怀仁医药园区项目等转型大项目充分彰显了朔州市生态立市、稳煤促新的发展理念。

    为了这些项目的顺利开复工,从2018年四季度以来,全市先后开展了“项目谋划季”“项目审批季”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回看今年3月:这个春天,无论是偏远山区的田间地头,还是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全市各级领导带领5297名入企进村干部,深入274户规上工业企业和1540个行政村,把脉问诊,排忧解难。

    塞上朔州,从企业车间到工厂工地,从田间地头到山村农家,都有干部们的身影,百姓事,了然于胸;百姓忧,牵挂心头。入企方面,全市共梳理政府职能范围内企业问题273项,其中向企业作出合理解释和已解决问题212项。进村方面,全市干部进村服务农民26.4万人次,共梳理反馈问题2021项,已解决1154项。

    用担当实干精神,朔州市推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越走越宽。2019年在首季“开门红”的基础上,顺利实现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5.8亿元,同比增长8.1%,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6亿元,同比增长7.3%,完成任务率的50.8%,是全省唯一的过半市。同时,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精准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电力体制改革等一大批特色、亮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任永亮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