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寒意渐浓,但在塞上大地、桑干沿线,处处呈现出火热的场景——一个个“亲清有约”服务企业的故事在这里上演,一次次“凝聚智慧”的转型升级实践在这里进行,一件件“朔州制造”的产品在这里诞生……朔州建市以来,始终把开发区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力创优营商环境,加快提升助企服务质效,使之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
  关键词:深化改革体制机制更“活”
  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作为一方经济发展热土的开发区,自诞生以来,就秉承着开放的“基因”,享受着“先行区和试验田”的待遇,其兴衰成败往往牵动着整个区域的经济脉搏。
  1989年,朔州市正式建市。仅仅3年后,朔州经济开发区便沐浴着开放东风应运而生,并承担起朔州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学习经济特区和其他开发区成功经验的示范区和对外开放的重大使命。
  1993年,朔州经济开发区邀请省规划设计院,按照“以布置工业产业群为主,上高新技术项目为主,服务配套为辅”的总方针,制定了全区总体规划。“把重点放在经济、放在项目,让开发区区别于一般行政体制。”这也成了一代又一代“开发区人”的共识。直至2019年,朔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这种发展经济的决心和共识依然在延续。
  30多年来,在推进建设的过程中,各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三化三制”改革为“先手棋”,着力破解制约体制机制创新的突出症结。5家工业类开发区全部完成“四至”范围核定。各开发区全面实行、任期制、岗位聘用制、绩效工资制,组建了管理运营公司,从事资本运营、基础设施建设等,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激活。
  其中,朔州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管运分离”,实现从“政府运营型”到“企业服务型”的转变,通过将全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园区运营、项目服务等事项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给市场主体,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也提高了市场活力和运营效率。右玉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县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探索建立“管理机构+公司”、委托管理、特许经营、混合所有制等经营模式,引入在晋央企、省属国企或民企组建运营团队,在文化旅游、绿色发展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通过放大生态资源优势,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旅游+”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山阴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入重要能源集团以BOO模式建设市政工程项目。
  在一系列改革的进程中,众多优秀企业为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山西朔开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志刚介绍,通过划转和授权经营方式注入投融资平台,企业在去年先后盘活中小制造业产业集聚园一期项目、供热、固废、污水处理等8个项目,为朔州经济开发区筹资9个多亿,有效地释放了财政压力。
  通过推深做实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也让管委会这种高度授权、特事特办、专心发展经济的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了管理机构最简、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而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开发区正奋力施展拳脚,在产业发展上书写新的文章。
  关键词:集群集聚产业生态更“优”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开发区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在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的拉晶车间内,拉晶炉整齐林立,一刀刀方棒单晶硅在经过100多分钟加工运转后,摇身变成了4000多片硅片。
  据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监徐征介绍,车间内的100多台拉晶炉均为自研炉,由“三一”的自研团队与使用部门联合开发,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硅片项目生产线上“粘棒-切片-清洗-分选”各环节均已实现全自动化生产。这样的“一流科技”最近还被央视新闻频道《共和国巡礼山西篇》进行了重点推送。
  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是山西省首个规模化光伏单晶硅项目,也是三一集团在山西建设的首个智慧光伏、绿色低碳标志性工程。项目达产后,年产1.2万吨单晶硅拉棒,年产值约22亿元。
  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所在的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8年经省政府批复成立。短短六年时间,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成为含北坪循环经济园区、朝阳新材料工业园区、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开发区。
  按照园区“延伸煤炭、抓好光伏、优化风电、盯紧氢能”的发展定位,北坪循环经济园区已入驻企业24家,累计投资190多亿元,发展成为以新材料(硅芯产业)、高端装备、现代煤化工、固废利用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园区;朝阳新材料工业园区入驻企业7家,累计投资150多亿元,发展成为以现代煤化工、固废利用、新型建材为主导的新材料工业园区。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区入驻企业4家,累计投资70多亿元,发展成为依托平朔矸石电厂打造的新能源产业园区。
  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的集聚,是朔州开发区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朔州各开发区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持续加大招引力度,因地制宜谋划了适合本地的产业集群,培育新质生产力。朔州经济开发区重点推进科创商务园区、神电固废综合利用园区、麻家梁循环经济园区、新兴产业园区、临港物流园区建设;怀仁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构建陶瓷、医药、固废利用、新材料、高岭土和商贸物流六大产业体系;山阴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煤基、钙基、固废”三大产业;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构建以“陶瓷产业”为主导,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节能环保”为支柱,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辅助的“1+5+N”产业体系;右玉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打造以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示范区。
  随着产业集聚,各开发区上下游产业链延伸融合效应凸显,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开发区建设迈出了“提档升级”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朔州经济开发区为例,“十五”末时,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12亿元,到“十一五”末,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0.8亿元,至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1亿元,较“十五”末翻了60倍。
  关键词:服务保障企业获得感更“足”
  如果把开发区园区比作企业的根,那么企业便是园区的枝和叶。营商环境,则是土壤。土壤越肥沃,根系越壮,枝叶越茂,结出的果实就越大、越多。朔州各级开发区深谙此理,结合园区实际,着眼企业所需,不断完善服务保障,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多亏了新兴产业园区服务中心帮助,我们公司厂房能按时竣工,设备按时进场,马上就能试生产。”近日,山西昱瀚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邹华生对去年年底的一件事情难掩感激之情。
  山西昱瀚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朔州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园区的一家高性能碳纤维密闭糊块生产企业。去年冬天,企业开工建设后,因为对晋北的低温天气没有预判,材料进场后无法及时安装。朔州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园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与施工方协商制定了工作计划,让后勤有了更实保障,项目建设自此提速,今年6月底项目便实现了竣工。
  无独有偶,近期入驻怀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西莱恩药业公司总经理张旭琛也表示了感谢,“从拿地到跑手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帮办代办员的大力支持。”当前,企业正铆足干劲,加快项目建设。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栖。对于人口不足160万的朔州而言,如何将企业请进开发区,并安根于此?答案唯有服务提效。近年来,朔州各级开发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朔州经济开发区“五大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区内道路、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九通一平”工程基本完成,标准厂房实现“拎包入驻”,持续深化“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专员服务”、实行全承诺、零审批、拿地即可开工,项目总审批时间减少到43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开办时间一天以内,实行“办事不出区、区内事区内办”,该项服务体系,还被省商务厅在全省推广。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首家启动运行了“三网融合”审批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践行一线工作法,在施工现场设立了办公点,将党工委会议和主任办公会议开在项目工地一线,现场解决施工单位贷款、材料运输、水电配套等项目建设“梗阻”……
  在良好营商环境的加持下,2023年,朔州全市工业类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6.4%。朔州经济开发区连续多年获亚洲营商环境百强殊荣。今年上半年,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投资增速45.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8.17%;“四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73亿元,产出强度达到150万元/亩,位居全省前列。
  三十多年风雨兼程,站在“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的又一个新起点,朔州各级开发区,正秉承着开放创新精神,以产业升级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奋进之路,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朔州日报》符烨邦2024-10-18